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
一文带你梳理“Danon三联征”
撰文 | 暗生崎乐
18岁男孩,因“活动后胸闷6月”入院,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肥厚,全心扩大。在随后的家族史中发现,其母、外祖母均因心脏病早逝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?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探寻这则病例中的蛛丝马迹吧!
初露端倪
现病史:男性患者,18岁,主因“活动后胸闷6月”于2015年12月23日入院。
既往史:既往有视力障碍病史,小学时被诊断为高度近视,通过眼镜进行了部分矫正。幼儿园时即出现智力低下、学习和表达困难,入院时他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小学毕业水平。
家族史:患者母亲(II-2)在24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,并在2年后突然去世。他的外祖母(I-2)在30岁时死于心脏病。

图1 家族谱系。III-1是先证者。黑色符号表示受影响的受试者,白色符号表示未受影响的受试者。斜线符号表示已故成员(II-2:母亲;I-2:外祖母)。
查体:四肢近端和背部肌肉萎缩。
实验室检查:
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289U/L(正常范围,15-40U/L);肌酸激酶(CK)732U/L(38-174U/L);(CK-MB)23U/L(0-23U/L)。
影像学检查:
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肥厚,全心扩大,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:室间隔舒张厚度(IVSTd)15mm;左心房直径(LAD)46.5mm;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(LVEDD)62mm;左心室射血分数(LVEF)24%。

图2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、房性早搏、预激综合征。

图3 A胸片提示双侧心脏扩大。B、C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对称性肥大,所有四个心腔均扩张,以及心包积液可见。
有案可稽
患者幼年发病,病变累及多系统,心脏受累表现为心室肥厚,心电图表现为预激综合征。
患者母亲与外祖母都因心脏病早亡,高度提示遗传病可能性。
看看该患儿的其他症状:
1.骨骼肌受累:近端肌肉萎缩、肌酸激酶升高;
2.认知能力受累:智力低下;
3.眼部受累:高度近视。
肥厚型心肌病一般无多系统病变,X-连锁过量自噬遗传性肌病累及肌肉,但不出现心脏病和智力低下等,故排除。
庞贝病可累及多器官,Danon病也可出现以上多系统表现,肌肉活检可提供线索。
为进一步探究,遂行股骨外侧肌活检,病理结果如图3示。

图4 HE染色显示肌纤维内有小空泡,含有嗜碱性颗粒(a,×400);NADH-TR(b,×400)和COX染色(c,×400)显示一些肌纤维中有胞浆内空泡;PAS染色(d,×400)显示肌纤维泡内糖原颗粒异常沉积;免疫组化仅显示少数胞浆内空泡表达LAMP2蛋白(e,×400),肌纤维膜和空泡中肌营养不良蛋白高表达(f,×400);电子显微镜显示许多糖原颗粒沉积在细胞质中(g,h)
三榜定案
庞贝病和Danon病均为糖原异常蓄积所致。为证实Danon病,从先证者的外周血中提取了基因组DNA,通过测序发现一种新的移码突变——LAMP 2外显子8中的半合子突变(c.1052delG)。
在患者的父亲、叔叔(II-3)和表弟(III-2)中并没有发现同样的突变(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也正常)。
因为Danon病是X连锁显性遗传,当母亲正常,父亲为Danon病患者时,会将这种疾病遗传给所有的女儿,但儿子不会受到影响。当父亲正常,而母亲为Danon病患者时,子女患病的可能性相同。因此,从原则上看女性患者应多于男性,但由于女性的疾病受累程度往往较轻,大多数患者并未确诊。
本例中的男性患者表现出严重的心肌病、骨骼肌病和智力低下、视力障碍等多器官受累,患者母亲在24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,并在2年后突然去世。外祖母在30岁时死于心脏病,而父、叔、表弟为正常表型。但由于其母亲与外祖母均已逝世,我们推测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,并表现出连续传递的现象。

图5 LAMP2第8外显子DNA序列分析检测到1052delG。先证者(III-1)的DNA序列显示半合子缺失。
预后
出院后2个月,先证者因和心源性休克再次入院。不幸的是,他的家人放弃了侵入性治疗,先证者在第二次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。
总结讨论
▌哪些症状具有明显提示?
Danon病于1981年首次描述,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X连锁显性遗传病。该病的典型临床三联征是肥厚型心肌病、骨骼肌病和智力低下,同时也会导致视网膜疾病、肝病和肺部疾病、胃肠道受累等。
女性患者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开始只表现心脏症状,进展速度较男性慢。对于心脏受累,在男性中,心脏症状通常始于婴儿期/儿童期或青春期,既往报道中最小的患者为3个月大的男童,听诊的心脏杂音提供了诊断线索。
大多数Danon病的首发症状通常为心脏杂音、胸闷胸痛、心悸或易疲劳。所有患者在无症状阶段都有异常的心电图表现,其中最常见的是预激综合征,这将为Danon病提供强有力的线索。其他心电图异常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、室上性心动过速、δ波和高心前区电压等。
超声心动图可表现为向心性左室肥厚,96%的患者出现肥厚型心肌病,最终发展成心力衰竭导致死亡。5%-33%的患者行心脏移植,可能出现异体移植排斥或严重的肌肉无力,但总的来说延长了生存时间。
男性患者中80%-100%患有骨骼肌病。通常是轻度的,累及近端肌肉。主要表现为疲劳、肌痛,少数患者失去行走能力。血生化(选取肌酸激酶水平比正常值高3-35倍)和肌电图可提供骨骼肌损害参考,但肌电图有时与肌强直难以区别导致误诊。行骨骼肌活检可发现自噬空泡形成,特殊染色可见糖原颗粒异常沉积。
在神经和认知方面,70%-100%的男性患者存在轻度至中度缺陷,而严重的智力低下很少见,包括言语延迟、注意力缺陷和行为异常,也可表现为自闭症、抑郁症等。
遗传学问题
因为溶酶体蛋白降解是自噬过程的最后一步,其中位于染色体Xq24上的LAMP2在介导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溶酶体中起关键作用,LAMP2基因的致病缺陷导致细胞自噬受阻,糖原颗粒和含有自噬物质的胞浆内空泡的积累。LAMP2基因检测是目前Danon病诊断的金标准。
为什么女性患者往往只表现为心脏症状,而很少累及骨骼肌等其他系统呢?
这可能与女性细胞中X染色体失活模式(XCI)的程度有关。当发生随机XCI时,核结构域的重叠可以挽救骨骼肌纤维中的LAMP2表达,但不能挽救心肌细胞(没有再生能力)中的LAMP2表达。
治疗现状
目前,Danon病的治疗干预仅限于通过ICD植入和心脏移植来预防猝死和心衰,目前已有临床试验正在评估,使用含有人类LAMP2b亚型转基因(RP-A501)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进行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毒性。自噬相关疾病的潜在药物,包括自噬激活剂(雷帕霉素、海藻糖酶、氟西汀)和抑制剂(氯喹、放线菌酮)或许将来也可用于设计新的干预策略。
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(NGS)的发展,Danon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Danon病在症状早期经常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,导致治疗不当和疾病进一步恶化。家族史、临床表现、心肌/骨骼肌活检和基因测序(LAMP2)可为Danon病的诊断提供依据。既往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寿命不超过30岁,心脏移植或许能改善Danon病患者的生存时间。
参考文献:
[1]Xu, Jiamin et al. “Danon disease: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.” Diagnostic pathology vol. 16,1 39. 1 May. 2021, doi:10.1186/s13000-021-01100-8.
[2]Danon MJ, Oh SJ, DiMauro S, Manaligod JR, Eastwood A, Naidu S et al. Lysosomal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with normal acid maltase. Neurology 1981; 31: 51–7.
[3]Fu L, Luo S, Cai S, Hong W, Guo Y, Wu J et al. Identification of LAMP2 mutations in early-onset Danon disease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by targeted next-generation sequencing. Am J Cardiol 2016; 118: 888–94.
[4]Maron BJ, Roberts WC, Arad M, Haas TS, Spirito P, Wright GB et al. Clinical outcome and phenotypic expression in LAMP2 cardiomyopathy. JAMA 2009; 301: 1253–9.
[5]Samad F, Jain R, Jan MF, Sulemanjee NZ, Menaria P, Kalvin L et al. Malignant cardiac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Danon disease (LAMP2 cardiomyopathy). Int J Cardiol 2017; 245: 201–6.
[6]Fanin M, Nascimbeni AC, Fulizio L, Spinazzi M, Melacini P, Angelini C. Generalized LAMP-2 defect explains multisystem clinical involvement and allows leukocyte diagnostic screening in Danon disease. Am J Pathol 2006; 168: 1309–20.
[7]Hedberg-Oldfors C, Math´e G, Thomson K, Tulinius M, Karason K, Ostman-Smith I et al. Early onset cardiomyopathy in females with Danon disease. Neuromuscul Disord 2015; 25: 493–501.
[8]Cenacchi, G et al. “Review: Danon disease: Review of natural history and recent advances.” Neuropathology and applied neurobiology vol. 46,4 (2020): 303-322. doi:10.1111/nan.12587.
本文来源:医学界罕见病频道
责任编辑: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